第760章 常氏引理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爱书小说网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760章 常氏引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0章 常氏引理

  在内容都已经梳理完毕的情况下,把整个证明过程写成一篇格式像模像样的论文,其实并不需要耗费太长时间。

  一切都算是水到渠成。

  到第二天晚上的功夫,常浩南就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

  他原本最大的短板是英语水平,但数学论文其实并不非常依赖这个。

  既然连姚梦娜都能看懂,那就算是他用中文去写,那些负责审稿的顶级数学家大概也不会出现什么理解障碍。

  当然,话只是这么说说。

  毕竟,审稿能理解不意味着编辑也能理解。

  真收到一封充斥着看不懂字符的投稿,而且投稿人还是一个在理论数学界并无什么建树的陌生名字,大概率是要被直接丢进垃圾桶的。

  这种事情如果上纲上线地说,也属于学术霸权的一部分。

  但只能等到以后再去慢慢解决了——

  如果能由华夏出版一份顶级期刊,收稿自然可以包括中文。

  一些瑞典期刊,比如ActaMathematica《数学学报》就会接收瑞典语的投稿。

  实际上,这也是常浩南从刚重生过来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筹划的事情。

  不过始终没找到机会。

  毕竟,办学术期刊,尤其是顶刊,不是你注册一个出版物就完事了。

  还得有顶级学者愿意往你这投稿才行。

  而这,一般取决于研究机构,或者主编本人在学术界的声望。

  也是常浩南,包括所有华夏研究机构如今最欠缺的东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摆在常浩南眼前的,是考虑要把这篇文章投稿到哪里。

  这个证明虽然对物质世界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

  但理论数学本来也不怎么在乎这个。

  真要太功利了,那帮搞纯数学的人没准还要低看你两眼。

  总的来说,他的文章中包含两个部分。

  除了“对于任意一组高维数据X,一定存在一个映射关系,使X映射成为一组局部简单的欧氏空间中的数据Y”这个主结论以外,常浩南还对里奇流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和扩展。

  该理论认为,如果在流形上给定一个度量,再用里奇流发展方程加以改进,流形的曲率也会随之伸展。

  而常浩南在证明自己主要猜想的过程中,顺便证明了利用里奇流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拓扑手术,用以构造几何结构,把不规则的流形变化为规则的流形。

  在此之前丘成桐、李伟光和理查德·汉密尔顿已经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

  实际上,常浩南在之前近一个月的整理过程中,也没少参照这三位大神的论文。

  而那个关于里奇流的猜想本身,就是丘成桐提出的。

  这要是在工程界,像这种没办法证伪的假设,早就被当成工具用起来了。

  但在理论数学界,显然不能这么玩。

  因此,常浩南的证明相当于给予了微分几何领域的学者们两个早就想用,但一直没办法用的工具。

  根据数学界的惯例,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大概会被捏到一起,并命名为“常氏引理”。

  至于这个常氏引理有什么用……

  直观来说,或许可以推动证明庞加莱猜想。

  也就是“每个单连通的3维流形都同胚于3维球面”。

  而证明庞加莱猜想本身……

  常浩南前些天自然也尝试过。

  只是以眼下3级系统给他提供的理论水平,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构思出一个“完整且可行”的思路来。

  常浩南在文章最后也是这么写的:

  【这两项证明在微分几何领域具备更深刻的意义,但由于本文的篇幅原因,我将在日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如果把庞加莱猜想比喻成一个装满珍宝,但却被封死了的宝箱,那么,如今常浩南手中的工具,只能把它撬开一个缝隙。

  而这篇论文中的某些部分,就是从缝隙中溢出来的些许宝藏。

  这样的宝藏,对于理论数学界来说,自然是足够直接考虑所谓“四大神刊”了——

  《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美国数学会杂志》以及上面提到过的《数学学报》。

  倒也没什么值得选择困难症的。

  1999年这会,四大神刊里面只有数学年刊接受和发行电子版论文,而且前面提到过的那几位微分几何大神也都跟这份期刊的关系密切。

  于是……

  选择文件,上传!

  ……

  对于常浩南来说,这只能算是他科研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至少现在,他还不准备把理论数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因此,在完成投稿之后,他就把精力转移到了准备国庆典礼上面。

  毕竟,也就是这几天的功夫了。

  虽然不需要常浩南着手做什么,但参加典礼的飞机几乎有三分之一都装着他参与或者主持设计的发动机,郑良群已经不止一次发来邀请,叫他去津门WQ区机场走访视察一圈。

  之前是一直埋头于学术,如今流形学习的研究告一段落,他怎么也得去一趟才行。

  而且刚好,还可以跟丁高恒一起。

  从京城到津门,距离说长不长,但一路上的安保警戒也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两个人同行,多少能缓解一些警卫部门的压力。

  “小常,我可是听郑指挥说,他都已经请了你快一个月时间了。”

  经过特别改装的中巴车里面,丁高恒坐在常浩南对面,笑着说道。

  “我也收到了,但没办法,最近一直在研究一个新课题,实在不好分心打断思路,所以拖到现在才有时间。”

  常浩南伸手理了理自己因为一个多月没剪而略有些长的头发回答道。

  “让你都走不开的课题?”

  丁高恒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常浩南浓密的黑发,眉毛轻轻抬了抬。

  在过去几年里,常浩南表现出了极强的一心二用的能力,甚至能同时领导两个不相关的项目。

  因此,他说出不好分心这四个字,确实让丁高恒有些震惊。

  常浩南也注意到了对方的眼神。

  为了不让丁高恒觉得他是在炫耀自己的发量,犹豫一瞬间之后还是放下了手:

  “嗯……本来只是解决一个信息检索和数据降维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点理论数学方面的成果,就花了点时间证明出来,投了个稿。”

  “哦……”

  此时丁高恒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投的哪里啊?”

  “数学年刊。”

  常浩南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啊?”

  丁高恒双眼瞪大。

  尽管他留苏出身,英语都说不很顺溜,但并不意味着对于美国那边的事情一无所知。

  “数学年刊……普林斯顿大学的那个?”

  “对,一个微分几何领域的猜想证明,他们那边比较专业。”

  常浩南点点头。

  丁高恒张了张嘴,似乎是在犹豫着什么。

  但最后还是问道:

  “那……你觉得中稿概率……高不高?”

  实在不是不信任常浩南的能力。

  主要是,理科学者跨专业到工科领域的他见得多了,但反过来从工科干回理科,尤其还是干回理论数学的,确实稀奇。

  常浩南此前虽然在控制理论方面有过不小的建树,还发表过一篇影响力颇大的文章,至今仍然算是华夏控制学界的最高成就。

  但控制理论尽管也带理论俩字,一般还是被当成工科的。

  现在直接就去挑战数学年刊这种顶级boss,搁谁也得在心里掂量掂量成功率。

  能跟这个行为相比的,丁高恒一时间只能想到放弃历史转学理论物理的钱伟长。

  后者18岁时以文史双百,物理5分、数学、化学总共20分的惊人成绩考入青华,但次年赶上九一八事变,痛定思痛之后决心弃文从理,学造飞机大炮。

  然后就在毕业的时候拿了专业最高分。

  后来还成为了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泰斗。

  这个故事虽然丁高恒听过不少次,但真当另一个类似的人出现时,他还是觉得……

  有点离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ishu7.cc。爱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ishu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